【CSDN转载】第一章:快排(微分)与 归排(积分)(利用高数帮你理解)

文章目录
前言
一、快速排序
1、思路
2、模板
3、模板解释
(1)排序部分(先排序)
(2)递归部分(再微分)
4、快排的随机性
二、归并排序
1、思想
2、代码实现(c++):
3、代码分析
递归分析(先微分):
合并分析(再积分):
前言
本系列将从基础算法讲起,帮助大家理解一些基础的算法思想以及好用的模板,通过画图的方式帮助大家去理解与应用。

一、快速排序
1、思路
快速排序的思想就是我们选定一个数字为标准,这个标准称之为轴(pivot)。那么我们通过双指针的遍历,将小于pivot的放在pivot的左边,将大于pivot的放在pivot的右边。这样的话左侧的数据就整体上小于右侧的数据。接着我们再对左侧的数据继续执行上述的操作,直到整体有序。

我相信大家看到上述的描述后,依然是云里雾里的,那么我将从高数中的微分思想来解释一下上述过程的宏观形式。

从上述的图示中,我们再次解释快速排序,定轴的过程就是对序列切割的过程,每次定轴以后,通过排序使得左侧小于右侧,那么整体上可分为两个元素,大于轴的和小于轴的,此时宏观上是有序的。然后,我们再将左右两侧的序列再次切割再次排序,直到不可分割。这就是我们数学当中所学的微分思想。在算法中,称之为分治。
分治的过程即代码中的递归部分,可用下面的流程图理解:

以上的图片中,仅仅是为了展示递归行为的可视化表现,忽略了排序过程。(因为作者有点懒了。)
动图如下:

总结为一句话:
快排就是先保证宏观有序,再去保证微观有序。后面讲的归排恰恰相反。

2、模板
void quick_sort(int*arr,int l ,int r)
{
if(l>=r)
return;
int p=arr[(l+r)/2];
int i=l-1,j=r+1;
while(i<j)
{
do i++;while(arr[i]<p);
do j–;while(arr[j]>p);
if(i<j)
{
swap(arr[i],arr[j]);
}
}
quick_sort(arr,l,j);
quick_sort(arr,j+1,r);
}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模板分析:

3、模板解释
(1)排序部分(先排序)
排序部分——保证宏观有序

我们以中间为轴。(后面解释原因)

我们宏观排序的唯一目的就是保证轴左侧的数据都小于轴,轴右侧的数据都大于轴。

我们定义两个扫描指针,一个是i,一个是j。其中i指向最左边,j指向最右边。

只要i所指向的元素小于轴,那么i就从左向右移动一个单位,这样就能保证i所走过的位置所对的元素都是小于轴的,当遇到一个大于轴的数据的时候,i停止移动,保持指向这个不满足条件的数a1。

同理,只要j所指向的数据是大于轴的,那么j就从右向左移动一个单位,这样就能保证j所走过的位置都是大于轴的,当遇到一个小于轴的数据的时候,我们就停下来,让j同样保持这个不满足条件的数a2。

我们通过我们的排序目标可以知道,a1和a2互换位置后,彼此就都满足条件了。所以我们交换两个数据。

但是在交换的时候,我们需要注意一点,我们交换的数据时,i应该指向左侧,j应该指向右侧。这样交换后才能满足条件。倘若i越过了轴,j也越过了轴,可能就存在一种情况导致原本符合条件的数据发生交换,导致不符合条件。

(2)递归部分(再微分)
递归部分——保证局部有序

递归部分就如刚才的图片所示,不断地微分轴两侧的数据,保证局部有序。具体就不作过多解释了(累了)。

4、快排的随机性
一般的模板会将最左侧设定为轴。我们先以洛谷上一道题为例:
洛谷快排模板题
我们假设以最左端为轴。提交代码:出现如下结果:

我们发现有两个超时了。假设我们以中间为轴,即刚刚的模板,我们发现完美通过:

为了解释这个问题,我们回顾一下冒泡排序:
我们以 4 3 1 1 数列为例:

对这个数列进行升序排序:

第一趟冒泡 : 3 1 1 4
第二趟冒泡 : 1 1 3 4

我们现在讲解一下快排的思路。
我们以最左侧为轴,由于这是降序的,所以轴右侧的数据都是小于轴的, 因此我们会将轴左侧的数据通过i,j指针都移动到左侧,此时就会得到如下结果:

第一趟快排:3 1 1 4

由于轴是4,所以我们会对轴左侧(包括轴)进行第二次排序,而3左侧的2和1依旧不符合条件,只有4符合条件,所以

第二趟快排:1 1 3 4

快排和冒泡完全吻合!!

以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,(这里不作具体的量化分析,为啥呢,因为作者水平有限,推导不严谨。),可以体会到,当我们把一个有序序列倒置的时候,快排会从nlogn退化为n2。 所以上述洛谷的题目会失效。因此,我们选定中间为轴。

二、归并排序
1、思想
当一个数组中的元素是一个的时候,此时这个数组必定是有序的。所以我们先微分,微分到一个元素为一个数组的时候,我们在合并两个有序数组,即积分。这里依然使用的是分治思想。

为什么这样做呢?
如果一个规模很大的乱序数组,我们对其进行排序,那么可想而知一般情况下,我们需要排序很多次。但是我们将其规模缩小,那么其排序的次数也会相对减少,那么我们将规模不断减小到1,此时一个数字组成的数组本身就是有序的。假设我们将其分成规模为2的数组,那么也只需要排序一次就可以将这个子序列变成有序的。因此我们就可以将一个数列不断划分,直至规模为1。然后我们再将子序列不断地排序合并。最终使得整体有序。

先保证局部有序,再通过合并数组,保证整体有序。

2、代码实现(c++):
#include
using namespace std;
const int N=1e6+10;
int arr[N];
int b[N];

void merge_sort(int*arr,int l,int r)
{
if(l>=r)
{
return;
}
int k=0;
int mid=(r+l)>>1;
merge_sort(arr,l,mid);
merge_sort(arr,mid+1,r);
int i=l,j=mid+1;

while(i<=mid&&j<=r)
{
   if(arr[i]<arr[j])b[k++]=arr[i++];
   else b[k++]=arr[j++];
}
while(i<=mid)b[k++]=arr[i++];
while(j<=r)b[k++]=arr[j++];

for(int i=l,k=0;i<=r;i++)
{
    
    arr[i]=b[k++];
}

}

int main()
{
int n;
scanf(“%d”,&n);
for(int i=0;i<n;i++)
{
scanf(“%d”,arr+i);
}

merge_sort(arr,0,n-1);

for(int i=0;i<n;i++)
{
    printf("%d ",arr[i]);
}
return 0;

}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3、代码分析
递归分析(先微分):
这一部分先于合并函数,而这一部分也恰好是我们分治思想的体现。具体的实现逻辑如下:

合并分析(再积分):
归并排序分成两部分,我们先来看归并部分,即将两个有序的数列,合并成一个有序的数列。
我们假设排序的规则是升序排序,那么两个有序数列的最左侧的数字都是每个数组中最小的数字,所以我们比较两个最左端的数字便能够找出两个数组中最小的数字,然后我们将这个数字放到临时数组的最左侧。
接着,我们将含有最小数字的子列中,指向最左端的指针向右偏移,那么再将这个数字和另一个子列中最左端的数字比较,接着我们就能找到第二小的数字,然后将第二小的数字放到临时数组中的左端的第二个位置,即两个子列中第二小的数字,后面重复上述操作。
直到某个子列中的数字全部放置到临时数组中,此时退出上述的操作,然后将另一个子列中的剩余数组按顺序放置到临时数组中即可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版权声明: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,遵循 CC 4.0 BY-SA 版权协议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

原文链接:第一章:快排(微分)与 归排(积分)(利用高数帮你理解)-CSDN博客